教学督导工作简报
2020年第1期(总第14期) 2020年5月
主办:安徽财经大学教务处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
指导:周加来、王建刚、经庭如
主编:汪金龙 副主编:卓慧、钱杰、潘淑娟、汪精明、秦 超
网址:http://jxdd.aufe.edu.cn/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督导工作汇报
本科教学督导
根据学校2019-2020第一学期教学工作部署,按照分管校领导、教务处处长关于围绕新经管理念,创新教学督导思维,突出与时俱进、强化一流学科专业点的建设要求,以及遵照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对于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要求,本学期从第五周开始,督导组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对本科教学进行常规性课堂教学督查,教学督查历时十三周。
一、本学期教学督查的内容
按照本学期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要求,教学督查从2019年10月8日开始,对学校本科教学课堂进行随机性教学督查,督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1.运用“学习通”进行教学的情况;PPT制作的三个层次分布情况。
2.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程度以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况。
3.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与开放性教学实例的运用情况。
4.“新经管”课堂建设情况。(实验教学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等运用新技术打造的课堂情况。)
二、教学督查的范围
教学督查按照细化分工、随机性分组抽查和兼顾其他的要求进行,本学期共随机抽查听课171个班次,其中:经济学院14次,财公学院17次,金融学院13次,法学院3次,马克思主义学院11次,文学院13次,统数学院8次,管工学院18次,体育教学部8次,工商管理学院16次,会计学院15次,国贸学院18次,艺术学院12次,其它课程5次。
三、教学督查的过程与结果
(一)运用“学习通”进行教学的督查情况
从对“学习通”使用抽查的情况看,能够熟练用于上传课件、布置作业、点名的教师有28位,占比16%;仅仅把“学习通”用于点名的教师共有93位,占比55%,没有使用“学习通”的教师共50位,占比29%。据此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已有71%使用了“学习通”,且有16%的教师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学习通”,做到了课上在线点名、课后在线交流互动,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但是,也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还没有使用“学习通”。从93位把“学习通”仅用于点名和50位没有使用“学习通”的督查情况看,未能发挥出“学习通”教学效应的教师达到了143位,占比84%。这也说明:运用“学习通”等现代新型教育技术推进学校“新经管”课堂建设的目标,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二)PPT制作的三个层次分布情况
关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从本次督查的情况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制作水平:第一个层次是制作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一共有9位,占被听课教师的5%,课件中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图片、动画(视频)等;第二个层次是制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计,共计有127位,占比74%,这些教师的课件中包含了文字、图片和表格以及色彩的变化等;第三个层次是制作水平明显偏低的,有22位教师,占比13%,这部分教师的PPT中仅仅有文字,且色彩单调,制作比较简单;还有13位教师没有使用PPT,占比8%。当然,这里有课程类型的制约,也有教学内容的限制因素,如体育和艺术类的有关课程等。总体来看,我校教师多媒体的制作水平一般,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手段督查情况
从本学期的督查涵盖的教学类型情况看:随机抽查听课171个班次,其中共包含课堂教学164个班次、实践教学5个班次、实验教学1个班次和创新创业教学1个班次,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从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的督查情况看:以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方法从事教学的教师有13位,占比8%;能够运用新技术从事教学的教师12位,占比7%;采用传统教学加运用“学习通”、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混合教学的教师有146位,占比85%。单从这一数据来看,我校教师能够运用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师已经高达92%。但是,这里有一个统计指标上的死角,那就是把“学习通”仅仅用于点名的93位和教学课件制作水平明显偏低的22位教师计入了混合型教学方式序列,如果将这115位教师从混合型教学方式序列中扣除的话,那么混合型教学方式序列也只有35位教师,占比仅为20%左右。可见,严格意义上的混合型教学方式所占比例不是十分乐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新经管”课堂建设督查情况
“新经管”课堂主要是指在教学课堂、实验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创新创业等课堂上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打造的课堂。而安财“新经管”课堂建设,就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而言,至少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的核心理念:其一,在育人目标上:致力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经济与管理人才:其二,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要尽可能客观地把新兴科学技术、管理技能和先进的经济思想纳入教材体系,并应用于当下的课堂教学;其三,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法手段和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其四,安财“新经管”课堂建设应高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以顺应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快速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督查中梳理了几个关于课堂建设的实例:
案例一:工商管理学院的胡利军、任玲玉、蒋宁、韦道菊与会计学院的刘庆龄等五位老师,以教学团队形式开设的《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主要是以“应聘上岗,入职登记”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注重“新经管”课堂建设为基本理念、以突破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困境为改革手段、以促进由知识传授型向创造开发型课堂转变为目标而设计的一门特色课程。该课程较好地体现了根据典型社会组织特征要求,构建一个商业社会环境和突出高仿真情景式体验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通过仿真的流程、单据、办公环境和办公用品,在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体验工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帮助学生熟悉商业、了解自我、积累经验、锻炼自己;
2. 通过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中的锻炼,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从学生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依赖老师到依靠自己的转变,达到懂业务、会管理和胜任岗位工作的水平;
3.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专业教学小组运用人脸识别考勤、微信公众号、WPS云文档等技术工具,重视过程管理和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新经管”课堂建设进程;
4. 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放的课堂构建、仿真的工作体验、科学的环境锻炼、严谨的过程管理,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经营管理、创新创业、团队精神、沟通协作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案例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课程,管工学院李东勤老师充分利用“学习通”与学生互动,建立了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的桥梁,将视频、习题、语音的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了全新的体验,在课堂上实时答题,保证了师生间的及时互动沟通,为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使教与学更加明了,更加生动,师生更为和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案例三:《基础会计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课堂教学。会计学院张丽英、张雯和金融学院欧鲲以及国际贸易学院张廷海四位老师,不仅具有PPT制作精美、讲课富有激情、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注重课程相关知识的拓展、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而且具有授课内容逻辑严密、线索清楚、教学案例内容前沿,注重围绕教学内容列举实例,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与学生互动结合进行教学,新技术含量较高、实际应用性强、启发效果好、学生收益大的教学特色,很受同学们欢迎。
案例四:艺术学院邵润浩老师,注重学习通、多媒体、互联网以及教材的有机结合,综合牲的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而且引导学生探讨其所以然,较好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婧、工商管理学院段爱敏,文学院的盛敏桐、隋爱国等老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要点阐述清晰,教学案例新颖,启发效果好,尤其是重视保持与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及时沟通,以及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较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上教学实例虽然在数量上还不够多,覆盖范围也不够全,在运用上也还不是那么成熟,甚至其本身还很弱小。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实验、去总结和探索,安财的“新经管”课堂建设就会不断进步、不断成熟,最终臻于完善,
四、教学督导建议
从本学期督查与评价的整体情况看,被听课的171名教师中:教学评价为优秀(90分以上)的有26位,占比15.2%;教学评价为良好(80-90分)的有134位,占比78.4%;教学评价为合格(80分以下)的有11位,占比6.4%;明显的体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态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评价为良好的134位教师中,有31位评分达到了88-89分。这就表明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目前是处在一种健康向上和积极求进的状态。当然,从目前我校强力推进安财“新经管”课堂建设的层次上说,有待于改进提高的地方也是客观存在和显而易见的。
(一)从把“学习通”仅用于点名的93位和没有使用“学习通”的50位教师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未能有效发挥“学习通”教学效应的概率达到了84%,同时也说明,“学习通”这一新兴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应用的能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教学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推进使用“学习通”的执行力度。
(二)从PPT制作水平看,制作水平比较高的有9位教师,占比5%;制作水平明显偏低的有22位,占比13%;还有13位教师没有使用PPT,占比7.6%。从这一组比例数据可以看出,PPT制作水平呈现出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但高质量制作水平仅为5%,比例明显偏低。从满足安财“新经管”课堂建设的客观要求来说,制作PPT的Power Point版本应该升级,还需要加大PPT制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
(三)从“能够运用新技术从事教学和严格意义上的混合型教学方式”的教师占比仅为28%的统计概率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法手段和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的质量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倡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强化先进的教法手段研究和探索科学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提高到一个更为重要的议事日程。
(四)“新经管”课堂建设的督查结果表明,教师开放性教学实例的运用数量少,涵盖范围窄,运用不成熟,以及严格意义上的混合型教学方式所占比例偏低,是影响安财“新经管”课堂建设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这需要在进一步强化安财“新经管”理念的前提下,加大宣传、强化教研、注意总结发现,重视教学实践中的实例示范,并及时运用制度进行引导和规范。
研究生督导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强化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按照校分管领导的要求,在研究生院和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的领导及其相关部门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顺利、有序展开。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教学现场秩序检查、现堂听课、非现场调查。督导组重点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教学秩序检查。
一、关于教学秩序与教学效果
(一)教学秩序
在教学现场秩序检查中,督导组重点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教学检查。总体看,研究生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发现非正常的停课、调课,没有发现教师迟到、早退和随意调课现象。按规定流程办理调课的课次与上学期相比没有明显增加。学生出勤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专业课出勤率在95%以上,公选课出勤率均在90%以上。
在听课、看课环节,督导组从第三周开始以随机方式选听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课,本学期共听28节课,看课26节课。所听课程和所看课程涉及到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多种类型。本学期由学生上讲台讲课的比重比上学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学时为9周的专业课。讲课学生的PPT制作水平有明显提高,教师对由学生讲课的流程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指导,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坚持采取适时沟通、快速反馈原则。对于我们认为教师教学中可优化的环节,我们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遇到我们认为管理环节的问题,我们也及时与相关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反馈。对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些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督导组及时予以褒扬。
(二)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与教师教学态度、执业精神状态相关的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和学习精神状态,二是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效果和学生事后评价)。
从第一个方面看,我们没有发现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精神萎靡、敷衍了事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与安排,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
从第二个方面看,有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认真选择,教学中浅入深出,注重启发探索性和批判性思考,课堂授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如马院的王程、汪先平;艺术学院的刘伟)。许多教师做到教学内容紧扣理论发展前沿和最新社会实践、概念和成果。有许多教师通过解构最新影响力论文展开专题讲座、量化研究模型,很受学生欢迎。本学期没有遇到拒绝督导进入教室听课的现象。
从教学效果上看,我们认为仍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首先,研究生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明显仍处于常态。究其原因,既有个人理论、经验积累方面的差异,也有基础天赋水平的差异。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如何解决研究生专业课与本科相关课程在层次上有明显的“进阶”问题?如何解决在课时减少条件下,授课内容取舍问题?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何面对学生水平差异明显,学生学习的获得感问题?如何杜绝个别教师对自己所讲课程内容把握不好、准备不充分就站在讲台上的问题,以及个别教师无重点“照本宣科”、大多数教师的PPT制作水平较低等问题。
以上教学效果方面的素材是通过现场听课和非现场听课两个路径搜集所得。
二、关于教育教学改革
本学期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实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要求,展开认真地探索。但在涉及到讨论如何通过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等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等问题时,无论是管理者、教师或学生对此都比较困惑。
此外,教师和学生对于大幅度缩减课堂教学课时的改革反映颇多。除了褒贬不一以外,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部分人对此改革的意义不够理解。在教师方面,这一问题表现为个别教师在课时从18周缩减到9周后,课堂教学内容取舍不合理。有的教师简单地将课程内容后半部分删去,依然从概念讲起,“理论部分讲浅了”、“方法部分讲少了”,原因是课时不够了。而学生认为,课时减少意味着在同一学期,开的专业课更多了,要写的小论文更多了。
三、思考与建议
经过近几年校领导、研究生院和各个培养单位的共同努力,研究生课堂教学环节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改进。首先,遵守教学管理秩序与规范已经形成共识,这一共识得到较好的落实;其次,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已从思考、探索转向践行,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实践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培养研究生创新研究能力支持体系基本形成,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学风正在成为研究生的主流学风。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条件下,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其一,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办学定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与质量控制、教学效果评价等主要环节的整体协调问题存在提高的空间;培养方案优化问题还在路上;个别学院还存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水平与管理实际不协调的问题。
其二,课程设置优化、研究生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图书馆文献及数据库丰富和优化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其三,指导教师指导不充分、学生科研训练投入不够、创新氛围不浓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其四,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与条件亟待拓展。